“花儿”的兴盛和启示
作者: 丁兆清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中国音乐 关键词: 民歌手 兰州鼓子 临夏回族自治州 兴盛和 爬山调 花儿会 民俗活动 民族民间音乐 民族音乐 演唱技巧 
描述:近年,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一些冲击。但流传在甘肃洮河流域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山歌——“花儿”,却得到了恢复和发展。这是值得注意和深思的。“花儿”的兴盛首先表现在“花儿会”上。“花儿”除平日在山间田野演唱之外,流行地区几乎每个县都有几处风景秀丽的“花儿”会场。举行“花儿会”时。爱唱
“花儿”曲令的民族属性及其他
作者: 乔建中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中国音乐 关键词: 衬词 回族花儿 即兴性 衬句 交界地带 歌唱实践 陇右 民族属性 多民族杂居 保安令 
描述:我国甘肃、青海、宁夏交界地带,古称“陇右”自公元十三世纪起,这儿陆续有回、汉、撒拉、东乡、土、保安、裕固等民族相继定居,形成了大西北的一个特殊的多民族杂居错处之地。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,当地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民歌品种——“花儿”。几个世
试论“花儿”中的“比”、“兴”、“赋”
作者: 任丽璋  刘凯  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关键词: 高山望 在河之洲 民歌手 姚际恒 上去高山望平川 诗经通论 诗歌创作 小说故事 艺术语言 十五国风 
描述:“比”、“兴”、“赋”是自《诗经》十五国风始,我国历代民歌都加以继承和发扬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。这三种表现方法,是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民歌创作中总结出来的,反转来它又无形地指导和影响着我国历代的民歌和文人诗歌创作。历代的民歌手和诗人,运用这些方法,为我们写(唱)出了难以数计的瑰丽诗篇。在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四省区广为流传的民歌——“花儿”,对“比”、“兴”、“赋”这
我国古代音乐论著举要
作者: 余建民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中国音乐 关键词: 非乐 古代音乐 奢淫 燕乐二十八调 王公大人 春秋战国之际 墨家学派 三辩 新法密率 礼乐教化 
描述:我国古代的音乐论著是一笔相当丰富且宝贵的文化遗产,它们对于记录、阐述和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。现择要介绍如下。《非乐》,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和政治家墨翟(约前468~前376)所著,是墨家学派著作《墨子》中的一部分,原有上、中,下三篇,现只存上篇,载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另外,“非乐”的观点还见于《墨子·三辩》等篇中。墨翟针对当时的统治者——“王公大人”骄奢淫
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概述
作者: 修海林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中国音乐 关键词: 春秋战国时期 古代音乐 意识形态领域 仁声 音乐思想 审美角度 大音希声 儒家学说 音乐美学 音乐审美 
描述:春秋战国时期,在意识形态领域,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,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,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,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。尤其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(其后有集大成者荀子),以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,在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。无论从音乐艺术的创作、表演、欣赏等审美角度看,都是如此。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是
“花儿”中的方言语法结构及一些虚词使用问题的探讨
作者: 刘凯  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关键词: 结构助词 甘肃临夏 句尾 “把”字句 次方言 疑问代词 句法结构 人称代词 青海方言 花儿集 
描述:“花儿”是群众的口头文学,它靠歌唱进行创作和流传。它使用的是活在群众嘴上的口语,唱的时候用的都是各地的方言。我省“花儿”所使用的语言,总的来说属于以西宁话为基础的青海方言。但在民和、循化、同仁等地,又不能不受甘肃临夏、兰州方言的影响.西北次方言区中的西宁话、临夏话、兰州话是比较接近的,除语音上稍有不同外,在语法、词汇等方面的差别不大.
孔子的音乐教育及音乐美学思想
作者: 刘蓝  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音乐艺术 关键词: 古代音乐 音乐教育 诗教 音乐美学思想 郑声淫 阳货 《韶》 文化艺术 成于乐 先秦诸子百家 
描述:在先秦诸子百家中,最重视文化艺术的当首推孔子。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和教育家,这已成千古定论,而作为音乐家的孔子,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。阐述、评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——这便是本文的初衷。一、诗教与乐教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里写道:“孔子不仕,退而修诗、书、礼、乐,弟子弥众,至自远方,莫不受业焉”。“诗”,就是经孔子删定的“《诗》三百”,亦即如今所称的《诗
河湟花儿体系的确立及其概貌
作者: 卜锡文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西北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 关键词: 历史文化区 词式 文化一体化 藏族民歌 河湟地区 土族花儿 湟水流域 河湟花儿 民族属性 撒拉花儿 
描述:河湟花儿是花儿三大体系之一。其词式独特,曲令众多,风格鲜明,影响至深至广。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特定的地理、历史背景,是河湟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,也是该地区各族人民向着文化一体化方向前进的突出标志。因此,对河湟花儿体系的探讨,其所涉及的问题,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,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某些多民族共有的民歌品种及其规律的认识。河湟花儿发源于甘肃和青海交界的黄河、湟水流域,这里山川壮丽,民族众多,是一极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区。自古以来,众多民族的历史在这里展演,不同族属的文化在这里交
试论“花儿”的称谓、起源与发展
作者: 吉文莉  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甘肃高师学报 关键词: 起源 称谓 发展 花儿 
描述:花儿及其被称为少年和山歌、牡丹的由来。花儿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河州鲜卑族中,开始发展于南北朝时期,基本成熟于唐宋元时期,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。
论“花儿”的民族属性
作者: 吴朋  年份期号: 2016- 刊名: 音乐研究 关键词: 河州花儿 临夏花儿 回族花儿 河湟地区 旋律线 花儿会 民间歌曲 音乐文化 广义概念 民族属性 
描述:“花儿”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概念。狭义仅指甘肃莲花山地区的山歌——“洮岷花儿”;广义则除“洮岷花儿”外,还包括河湟地区流行的“少年”(亦有“河州花儿”和“临夏花儿”之称)、陇中地区的山歌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流行的其他山歌。本文取广义概念。上述山歌虽然在甘肃、青海、宁夏三省区相毗连的广大
< 1 2
Rss订阅